电影《湮灭》自带话题而来 原著小说曾击败《三体》


来源:

原著小说曾击败《三体》获得“星云奖”,改编后的电影被誉为“新科幻经典”,将于13日上映的电影《湮灭》自带话题而来。10日,长江日报记者

原著小说曾击败《三体》获得“星云奖”,改编后的电影被誉为“新科幻经典”,将于13日上映的电影《湮灭》自带话题而来。10日,长江日报记者在汉提前看片,大部分观众看完的第一反应却是“没看懂”,细细思考后则会觉得“有点恐怖”,甚至会开始哲思三连问:人还是人吗?我还是我吗?这是毁灭还是开启?

电影与原著大不同

2014年的科幻小说“星云奖”上,杰夫·范德米尔作品《遗落的南境:湮灭》击败了刘慈欣作品《三体》并获奖,电影《湮灭》即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来。然而,观众其实不必太纠结于原著,因为《遗落的南境》共有三部曲,而电影导演亚历克斯·加兰在着手写剧本时,小说的后两本还没出版。因为小说第一部专注“挖坑”,笔墨着力在铺垫上,连电影导演都表示“太超现实了,读的时候像做梦”。因此,这部电影并没有忠于小说进行改编,小说作者也表示:“书是书,电影是电影。”

记者看片发现,电影遵循了小说的主线故事,即在丈夫凯恩参加神秘任务失踪一年又神秘归来,生物学家莉娜决定也参与这一神秘任务,与另外4名女性科学家一起,进入一块被“闪晃”笼罩的X区域,即使这被视为一项有去无回的“自杀式任务”。

在莉娜和女科学家小队进入X区域后,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。一些与主线关系不那么密切的细节被省略,而小队成员的遭遇则被改编成“简单粗暴”的被鳄鱼袭击、被熊袭击等。

但对科幻小说、科幻电影而言,一个更重要的想象被完好保存了下来。以往的科幻作品中,外星人不管外形如何,至少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。但在《湮灭》中,外星力量成为了无实体的存在,它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攫取资源、毁灭地球这么粗暴。

回味之后有哲思

看《湮灭》的体验,会有点像《降临》。作为科幻片,它们都没有太明显的跌宕起伏、惊心动魄,不是传统视觉系的那类科幻大片。在科幻性上,它们的设定都远远比故事过程、结局要更值得细品。

《湮灭》最核心的科幻设定被称为“折射”,或者可以理解为“镜像”“基因变异、重组”。体现在电影里,则是一个个违背了生物规律的存在,例如一根藤上开出各种不同的花,植物长成了人类的模样,鳄鱼嘴里出现了鲨鱼的牙齿,以及一头鹿倏忽间变成了双胞胎等。如果只是旁观,会觉得电影里出现的这些是多么奇诡、艳丽又梦幻的画面。但影片同时揭示了“折射”的另一种后果,即一些变化也会出现在人类身上。你的指纹会变化、肌肉会像液体一样流动、内脏会不受控制地蠕动,甚至思维也会不受控制,人之所以为人的自我认同被逐渐瓦解。

电影花了很长的时间,通过女科学家小队中一个个成员的遭遇,逐渐揭开“折射”的真相。在此过程中,观众会觉得摸不着头脑、会看懵,这也是此前海外“故弄玄虚”等差评的由来。

但当“折射”演变为更严重的“镜像”“复制”“克隆”,《湮灭》带来的深层恐惧以及哲思就出现了。经历了这些变化后,人是否还是人?我是否还是我?而这究竟是毁灭,还是新世代的开启?

[责任编辑:]

频道推荐

图片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