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输血”不如“造血”(手记)


来源:

在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下,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。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国际人才呢?一位朋友不久前讲了个真实的故事:一家公

在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下,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。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国际人才呢?一位朋友不久前讲了个真实的故事:一家公司计划招聘几位国际化人才,于是高薪聘请到几位金发碧眼的欧洲人,结果这几位完全不了解中国的营商环境,把业绩做到了史上最差,老板很恼火,让这几位打包回家了。之后,老板又把国际化人才定位为“海归”,结果几位“海归”毫无工作经验,业务马马虎虎。老板犯了难,国际化人才到底什么样,这个“稀缺物种”到哪里才能找到呢,老板为此失眠了很久。

粗粗看上去,这个故事很可笑,但却是我们认识国际化人才的真实写照。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并不是他的国籍、出身,最应该看的是他的知识和技能。在充分参与世界竞争的环境下,中国寻找国际化人才的眼光已经比以前精准了很多。“输血”不如“造血”,想要有源源不断的国际人才供应,在严酷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,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,这就需要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,借鉴外国经验教训,不断增强自身“造血”能力。
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04月12日 23 版)

[责任编辑:]

频道推荐

图片新闻